作者:尹训宁|文 / 日期:2010-11-15
江苏沙钢集团(以下简称“沙钢”)仅凭45万元起家,经过35年的发展,2010年很可能获得超过1700亿元的产值。总裁沈文荣经历了钢铁行业所有的起起伏伏,但沙钢这艘航船一直没有偏离航道,始终以钢铁为核心,专注和执著,这应该算是沈文荣最明显的特征。
“毫不夸张地讲,对钢铁行业的信心过去35年来我一直没变过,而现在我对其前景和发展仍然信心十足。”沈文荣说这句话的时候给人以兴奋的感觉。
今年是沙钢建厂35周年。35年来沙钢一直坚守在钢铁行业,与国内的很多钢铁企业相比,属于典型的专业化企业。而事实上,沈文荣也非常清楚改革开放30多年,企业面临的诱惑非常多,比如房地产、高科技概念等,而沈文荣也并不是不知道这些行业不挣钱。
“我不多元化,就是因为相信虽然钢铁行业在中国经过了多次反复,但丝毫不会影响中国对钢铁的巨大需求。”沈文荣说道。他认为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太多的机遇,也带来了太多的诱惑。他现在最着急的是,虽然沙钢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依旧与世界著名钢铁企业如米塔尔等亿吨产能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沙钢本身也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为什么还要做其他的行业呢?”沈文荣表示。
因此,与宝钢、首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相比,沙钢并没有进行多元化的发展,而是凭借专注的态度一心扑在钢铁业上。沈文荣总结沙钢获得可持续的成本优势的核心原因就是──“你比别人聚焦一点,看长远一点,也自然会看准一点,敢投入一点。”沙钢源自战略层面,建立的成本优势就是这样被不断巩固的。
纵观沙钢的成长历史,专注带来的勇气和精确判断的确支撑着这家企业的每一个步伐。比如钢铁行业关于产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自1999年时钢产能超过1亿吨时,钢产能过剩的讨论就开始了。但沙钢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这是不可改变的趋势。“目前中国人均钢产量只有400多公斤,而美国、日本、欧洲等都接近1吨,这就是现状。钢铁行业依然发展潜力巨大,必须要抓住发展机遇,领先一步。”沈文荣这样说道。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无论是率先引进世界水平的生产线、建立局部技术优势;还是在钢铁行业低潮的时候大力布局,在产能基础上赢得成本优势;以及最早引入循环经济的技术变投入为利润⋯⋯沙钢之所以现在被看作每一步都走对了点,恰恰是源于对钢铁行业没有杂念的专注和执著。
而沙钢从一个地区小厂发展到今天,对产业的专注只是一个方面。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其“专注于每一个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的务实做法,更是个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进入世界500强的。”沈文荣双手一摊,笑着说道。“客观来看,沙钢的目标是不断调整的,我们是先想怎么能做到张家港第一。而当做到张家港第一时,开始琢磨能不能做到江苏第一。当做到江苏第一时,开始思考能不能做到全国第一?”
沈文荣也谈道,虽然对钢铁行业的前景有足够的信心,但是沙钢的目标从来都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实现的。“你需要制定看得见,可以实现的目标──哪怕是要通过竭尽全力才能够做到的目标。然后毫不动摇地围绕这个目标实施。”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沈文荣认为最主要的是企业中要有均衡的“创新思维”能力。他认为这种“均衡的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制度颠覆和不切实际的技术迷恋,而是一种微妙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要在规章制度内寻求创新,但又不能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框住自己;既要冲破原来的框架,又能形成一种新的规范和制度。这样,才能让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在上台阶的时候又具备跳跃性发展的能力。
你比别人专注,你就能领先一步;你比别人务实,你就能脚踏实地地成长;而你比别人有均衡的创新思维,你就能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沈文荣所带领的“沙钢奇迹”,或许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论据。
(本文原载于《商业价值》杂志2010年第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