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高压力社会:再谈CIO的职业规划

作者:由用友长伴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 朱明生发布 / 日期:2011-02-21

拜访某公司高管,闲谈间提到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并且高压力状态成为普遍现象。压力不是存在于某个企业,而是所有企业,甲方有、乙方有;国企有、民企有、外企有。压力不是存在于每个人,而是所有人。

他们举了三个小例子。一个是一工作压力狂大的商务人士,坐飞机到了北京。下了飞机后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来是干嘛的,于是又飞回去。

第二个例子是一白领女士,负责公司市场推广和公关。有一次她安排了一场宣传活动,嘉宾都到齐后,突然发现忘记请老板了。

第三个例子,是看心理门诊的人增多了。

这几个例子不必深究它们的真实性,它们只是描述了现代人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已经迈入高压社会。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每个人所应苦苦追寻的,不应该是高官厚禄,而是合适的定位。这让我反思CIO的出路问题,难道CIO一定要做成CEO才是正途?我以前的观点是否错了?也许,做一辈子CIO,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你最熟悉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也许最能给你带来价值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同意朱总的观点,现在确实是高压的社会。

现在的生活成本好高(房价不用说了,其他的啥都在涨),高压力有时候就意味着高薪,或者说想要高薪不得不选择高压力的工作。

我还算不上"CIO",但正向着"CIO"的目标迈进!如果可能,我会做一辈子的CIO。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 黄山

明生提到“看心理门诊的人增多了”,我觉得情况正相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以前曾想转型做一个心理咨询师,但总觉得中国的市场没有形成,所以一直下不了决心。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 杜建成

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心理成熟程度严重落后于物质的发展。所谓“压力大”也正是这种社会的心理不成熟的“症状”。

我也认为正如杜总所讲,看心理门诊的人太少了,实际上现在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教育就是严重缺少这部分内容,造成这个社会的年轻人还没有进入社会就有心理上的严重缺陷。
更加可怕的是,这个病症远没有引起这个社会足够重视,还没有看到改变的希望,正如杜总讲的,中国的市场没有形成。
——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部长 张京生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地头力》,作者是日本人。书中有个定义:压力=领导的期待-你的能力,压力大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提升自己能力,接近领导的期待;另一方面,多汇报沟通,理解领导想法,有时需要降低领导的期望,因为领导总是充当大胆设想的角色,小心求证的只有CIO去做。80/90后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其实关键点还在于沟通。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IT科技术支持系系长伍仲秋

刚看了一篇文章《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摘录如下: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社会心理学家们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以下七点原因:

1.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2.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3.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

4.不知道奉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5.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6.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过于焦虑。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陈金雄

以下内容曾在某个论坛上发过,跟明生的这个话题非常切合,也摘录如下:

其实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非常多元化的,当一个好的CEO应该很成功,当一个好的专业人士如艺术家、工程师、律师、医生应该也是很成功的。至少在医院里一个好医生的职业寿命远远超过院长的职业寿命,而一个好医生的受尊敬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相关领导,而且还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在一个官本位浓厚的国度里,有一官半职的现实好处确实多些,但是暂时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能把CIO做成职业化,做成CIO,也是不错的选择。有次会议上有个从CIO转型到CEO的所谓成功人士本来报告做得不错,但最后一句话“希望下次CIO会都变成CEO会”听了非常不舒服,我心里在想,如果这个社会没有CEO,可能回到封建社会。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是CEO,不知是什么社会,会不会回到原始社会?

至于从CIO往CEO转型,其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自己的单位通过不断地转型变成CEO,另一个途径是到一定程度自己创业,一样可以成为CEO。

其实当个CEO很容易,自己花点小钱办个公司就可以了,而真正当个CIO可不那么容易,各位CIO门千万不要妄自菲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陈金雄

如果这个岗位能让我做到退休(65~70岁),我更愿意安安静静、专注的做这个我擅长的岗位。
不过进入IT行业,始终有强烈职业危机感,在企业做了8年,来来往往身边人换了很多,越发觉得做到退休这个目标非常有挑战性,是不受己控的。

CIO的职业规划影响要素之一:企业环境、资源。
——广东祈福集团电脑部经理 何雪峰

明生提了个好问题,这里分享下哲学家的观点:每个人只要做应该做、能够做、喜欢做的事,就比较容易快乐。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总监兼信息化应用管理部总经理 许明

不妨容我也现身说法一番:

1)我应该业余研究哲学——因为IT需要哲学作为补充,如果我是专职搞哲学的,我也会业余搞点IT----否则,不论是IT还是哲学,只深入其中一项,都会让人抓狂,幸福感消失;

2)我能够业余研究哲学——因为我虽然一直不大富大贵,但至少自己和一家人衣食无忧,以我的聪明才智,搞搞IT基本是小菜一碟,用30%的智慧就足矣,再用20%的智慧足以对付职场烦恼,剩下50%的智慧,业余研究哲学和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好;

3)我喜欢业余研究哲学——因为我体会到,象我们这种搞IT的,既不要造电脑,也不要发明操作系统或数据库或编程语言,工作特点其实也就是哲学的、逻辑的、人文的、政治的,哲学上通了,一通百通,于本职工作有益无害,相辅相成;

所以,我觉得自己一直很快乐,很幸福。我也希望有机会以某种方式,让天下不快乐、不幸福的人快乐,幸福起来——读懂了尼采,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 杜建成

不幸福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想的太多。如果心里只有一件事情,埋头去做,应该是很幸福的。
——IT价值联盟发起理事、《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 刘湘明

班门弄斧了,CIO的职业规划,我从偶像陈忠和身上总结了几点:
1.良好的心态,随时都乐呵呵的;
2.年富力强时,做好教练,培养年轻人,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看着年轻人自己解决问题,与团队分享喜悦,共担痛苦;
3.随着年龄增长,随时做好下课的准备;
4.下课以后,队伍出现问题时,有人说,如果XXX指导在的话……;
5.下课以后,游走民间,传道授业解惑,当民间教练;
——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 齐春晓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共有23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刘湘明 《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ITValue发起理事
  • 朱明生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信息部总经理
  • 许明  厦门建发集团信息化总监
  • 何雪峰 祈福集团电脑部经理
  • 冯太川
  • 陈兵兵
  • 杜建成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总监
  • 马乐
  • 丁春海
  • 周应
  • 高峻 德国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CIO
  • 曾建根
  • 林刚
  • 冯华 深圳市万泉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 吴以四
  • 姜波 京博控股集团 CIO
  • 曾永红
  • 王冠军
  • 刘世林
  • 崔恒博
  • 朱宏建
  • 陈勇
  • 李力磊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