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微软副总裁谈微软商业模式转型:不会放弃licence

作者:韩洋 / 日期:2013-07-01

如果能看到整个微软内部操作流程的话,就会了解微软一直是一个产品公司。我1994年进微软公司,在那个时间点,比尔•盖茨写过两个非常重要的备忘录,一个是1995年写的关于互联网重要性的《互联网浪潮》。第二篇备忘录大概是1997年,他写了一个备忘录“可信赖性的计算”。(经编辑查证,2002年比尔•盖茨提出“可信赖计算”概念,强调软件产品安全性是重中之重)他要通过这两个备忘录带动整个公司的改变。第三个备忘录不是比尔•盖茨写的,是一个新任CTO写的跟云计算有关的。

这几个备忘录把整个公司的研发氛围做了质的转变。1995年写互联网重要性的时候,完全可以看到微软在IE上的整体投入,不同公司在产品上对IE支持力度达到全新的巅峰。在这之后,我们做高安全性的软件研发,就是安全性、可靠性、可信赖性、软件研发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个管理不仅是我们公司内部在用,而是把它作为行业非常重要的点,在对行业做分析。这些东西对RND引进非常重要的,除了安全性和质量性,还有产品开发周期,从一线比如说谈到有一年半window,三年window Service。而云计算又加速了这个周期的改变,现在很多云操作系统的更新、一些功能的引进,变成三到六个月一个过程,这对专业软件开发流程的管理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在微软内部一直在做很快的做这样的一些转型。

除了研发,运维这部分的转变变得更加重要。以前是三个月,现在变成四个月,包含怎么样运维这些服务。运维六号在中国的公测。公测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方面的挑战,技术方面的挑战实际上是很容易去处理的,更多的挑战实际上是运维方面的挑战。在中国运维更加复杂,比如要通过4G互联数据中心,要确保能达到全球质量规范,又要去控制中国大陆网络的复杂性,所以“运维瓶颈”对我们来说更加更具体。

除此之外,我们在商业模式上也在做很多调整。大家不要误会,感觉微软会完全放弃licence。licence这条路微软会继续走下去。在这同时,微软还会引进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一个是以广告为主的商业模式,另外一个是以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这跟云的安全使用理念完全吻合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微软看到在这个行业当中很难分辨完全是公有云使用者,还是完全是私有云的使用者,更多看到是混合云这样一个使用的概念,这样的环境中你的的确确需要一个很好的服务模式,和很好的广告模式,在这同时也需要确保知识产权的互补。这几种模式会并存,这一点从商业模式转型中会做很快的跨界。

本文标签: 云计算 微软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共有93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李圆
  • 林森
  • 蒋贻中
  • ITValue
  • 邓树洪 如家酒店集团助理副总裁
  • 陈金雄  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
  • 何雪峰 祈福集团电脑部经理
  • 马绍秋
  • 冯太川
  • 陆永清
  • 吴立明
  • 曾祥云
  • 杜建成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总监
  • 阮闯
  • 李德清
  • 秦骏
  • 闻博
  • 鲍隽
  • 徐新
  • 沈锋
  • 丁春海
  • 周华胜
  • 古诗韵
  • 曹国钧
  • 陈孝毅
  • 刘晋军
  • 齐春晓
  • 王益民
  • 陈罡
  • 顾小昱
  • 徐伟
  • 赖伏虎
  • 林刚
  • 苏全安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T副总监
  • 李红卫
  • 姚忠诚
  • 苏光明
  • 王海滨
  • 刘晓军
  • 王平
  • 张龙腾
  • 吴涵生
  • 何高胜
  • 魏已陈
  • 柳骏
  • 金春姬
  • 赵华锋
  • 曹红波
  • 姚云翔
  • 王士迪
  • 秦丽
  • 曾永红
  • 郑连刚
  • 贾坤
  • 万国锋
  • 李卫国
  • 肖仁才
  • 吴大为
  • 唐辉辉
  • 邢红波
  • 贾玉良
  • 庄瑞强
  • 孙为平
  • 张军
  • 黄勤
  • 陈培新
  • 郭志武
  • 王世鸣
  • 陈勇
  • 张铁鑫
  • 伦知华
  • 李炜
  • 郑兆杰
  • 蔡文刚
  • 吴薇
  • 陈淘
  • 李德良
  • 张静
  • 关颖
  • 石鹏
  • 王涛
  • 吴宇昊
  • 刘峰
  • 郑毅
  • 索伟
  • 王龙
  • 孙太荣
  • 姜琦
  • 夏敏
  • 吴悦豪
  • 商存海
  • 袁惠
  • 金林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