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IT厂商集体转身

作者:张思 / 日期:2012-10-22

回放IT厂商过去3年走过的路,或许可以用狄更斯的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来概括。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整个IT产业已经逐渐复苏超越了泡沫前的全胜时代,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谁也不知道IT产业会走向何方,或许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无法代表“先进生产力”。

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是IBM,因此2008年云计算的提出,突然令略显老态的IT产业重新焕发了青春,然而这却是一条与传统IT并不相同的路径,它所强调的软件、服务与应用能力是老牌IT厂商所不具备的。当然,IBM自身已经做好准备:剥离硬件制造、加强软实力。

闯入瓷器店的公牛绝不仅仅IBM一家,随着苹果的强势回归,移动互联网的大幕被正式拉开,乔布斯凭借的是一款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

由今日之结果来看,无论是在企业级业务领域成功转型的IBM,还是在消费级领域风生水起的苹果,都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他们不仅带来自身的成功,也为已经老迈的IT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然而,这却带来了其他的厂商的困惑:究竟选择发展硬件还是软件?究竟走企业级路径还是消费级路径?

逐渐迷失的巨头有两家:一个是硬件大王惠普,时至今日号称已经走上转型之路的惠普其硬件业务都仍然占据着自身70%的收入。而3年来历任的3位CEO都没能帮助惠普找到答案,从硬到软,从企业级到消费级,惠普在战略摇摆中错过了不少发展的良机。而另一个则是互联网时代不折不扣的巨头——思科,与惠普的故事基本相似,自2009年宣布进入计算领域之后,原本专注的网络设备厂商思科开始变得长袖善舞,甚至连终端产品都生产,结果却是股价与市值的一路下跌。

在这3年里,所有的IT厂商都在尝试变革。戴尔已经锁定企业级IT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小规模收购和组织结构调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曾经的软件厂商甲骨文正在尝试打造企业级IT应用商店。

当然,也有两家厂商看似没有发生什么巨大变化,但事实上也受到了这场变革的深刻影响,那就是英特尔和微软,作为IT产业里的最强音,这两家企业在自己的领域里有着无可替代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而作为IT技术的根源他们似乎不必像其他厂商那样在软、硬,或是消费、企业之间做选择,然而必须关注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厂商的代表苹果和谷歌正在抢走他们的风头。为了让自身“永葆青春”,他们也在变革中自我升级: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移动互联战略。

当然在这场变革中还有一股力量必须关注,那就是中国厂商,他们似乎正在把IT业演绎为制造业,所有IT产业中偏向制造的环节几乎都汇集到了亚洲,或者说中国厂商令消费级的硬件制造利润变成了鸡肋,这直接导致了欧美此类厂商快速陷入窘境,要么转型要么只有等死。

在这场IT大变革中,快速的市场变化让你发现你的对手似乎不再是其他厂商,而是这个时代,它迫使你必须走在前面,否则就会被快速抛弃,无论你是谁。

本文标签: 惠普 IBM 微软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共有23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阮闯
  • 陈其伟 独立CIO、ITValue发起理事
  • 陈罡
  • 黄可
  • 秦丽
  • 戚乃箴
  • 姚麒
  • 万国锋
  • 华崧
  • 连允海
  • 陈培新
  • 陈勇
  • 蔡文刚
  • 李德良
  • 梁志刚
  • 冯朝晖
  • 马国海
  • 欧俊涛
  • 王波
  • 朱磊
  • 刘海
  • 章平
  • 姚磊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