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杨国良:把医院装进口袋里|2016转型先锋

作者:胡江路 ITValue / 日期:2017-01-06

杨国良: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简介:兼任湖北省卫生统计与信息学会副主委,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先后主持完成医院HIS开发、数字化医院集成、智慧医疗示范工程以及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等创新项目,荣获2015-2016年度“全国医院优秀信息主管”。
获奖理由
他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医院“两手抓”创建智慧医院:推出16种挂号渠道;通过视频问诊,实现与基层社区分级诊疗;与阿里健康共建网络医院等,用尽一切办法,让患者“把医院装进口袋里”,从根本上解决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的三大历史痛点。
挂号不用跑医院;缴费不用到柜台,通过手机即刻完成;人还没到窗口,药就摆好了等你拿;更可喜的是,看病只需等待9分钟……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在帮患者把“梦想照进现实”。用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国良的话来说,“用尽一切信息化条件,让患者‘把医院装进口袋里’”。

从“三长一短”到“三短一长”

武汉市中心医院绝对算得上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大潮中的弄潮儿。早在2006年,杨国良带领技术团队建立国内首家医疗系统集成平台;2009年又率先推出银医合作模式,缴费、查询可以直接在机器上完成,当时被称为“武汉模式”在全国广为推广;2011年开始全面筹建智慧医院,打造以病人为导向的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三长一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长,看病短)的难题。

目前智慧医院雏形显现,门诊流程和医务流程都得到大幅改善。以挂号来说,武汉市中心医院现在有16种挂号渠道,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手机App、电话、第三方网络等渠道,保证病人方便又快速地挂上号。该挂号平台完全开放,专科号100%开放预约,专家号80%开放预约,所有号源统一管理,方便病人自主选择。

利用大数据,对每位医生的看病习惯、每个科室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和精细化运营之后,武汉市中心医院目前的平均候诊时间只有9分钟。比如妇产科、口腔科的诊疗性工作偏重,接诊时间较长,而普通内科、耳鼻喉等科室的接诊时间相对缩短。医生的医疗行为也能借助大数据得到智能监控和预警。在医生的电脑上设有红、黄、绿三种灯,用来规范医生用药。若开药不合理,红灯会自动警示;或者某项化验超标,系统也会自动发出消息给管床医生,直到干预为止。为提高医生效率,医院还与科大讯飞合作,普及语音录入技术,医生在写病历、查房写医嘱时,不需要手动记录就可自动识别,大大提高了医务效率。

在支付方面,武汉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在全国首家推出“刷脸”支付和商保直赔服务。通过与医保中心合作,医保卡患者只需通过手机人脸识别技术就可在线审核完成支付;2016年8月与平安和泰康保险两家公司完成系统对接,对于持有商业保险的病人,在进行结算时,系统会自动报案至保险公司,实时清算。

在杨国良看来,智慧医院的核心就是要打造全流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不管医务人员是查房、下医嘱、执行医嘱、为病人服务和沟通,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病人从院前、院中、到院后的跟踪服务,也可以借助手机完成;真正实现从“三长一短”到“三短一长”。

与阿里“村淘”共建网络医院

除了与各省、市区做到互联互通,杨国良带领武汉市中心医院也积极把触角伸向农村,解决农村医疗水平低、诊断能力不足等问题。

2015年底,武汉市中心医院联手阿里健康、泰康保险,以及九州通“好药师网”,共建网络医院,利用阿里的“村淘”优势,把专家资源延伸至农村,实现分级诊疗。农村的病患可以通过网络医院进行健康咨询或在线问诊,尤其是慢性病和复诊的病人,可以把自己在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上传至网络,寻求电子处方,再由好药师网配送到家。

对于线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武汉市中心医院还联合了当地的一些大医院,共建网上医联体,病患可以到这些大医院做检查、动手术等。基于远程医疗平台,当地医院也可发起视频会诊,与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团队共同探讨解决。从2015年11月份上线以来,网络医院每天的接诊量超过100人,最高超过500人。

本文标签: 转型先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