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宁川 / 日期:2016-01-27
2015年是SAP进入中国20周年,也是SAP公司创立43周年。从一个5人的创业小公司起步,SAP创造了ERP这个品类。如今全球有74%的GDP流经SAP系统,SAP的软件实时衡量着跨国大公司的KPI。
如果说BAT是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规模成就了前所未有的电商模式,那么欧美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和全球化市场规模则成就了SAP空前的ERP帝国。
成立43年来,SAP神奇般地成长为一家年营收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都是SAP的客户。据有关统计,SAP的客户向SAP及其生态合作伙伴年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合作伙伴广泛包括数据库和BPM公司、系统集成公司、外包公司、咨询公司、教育培训等。SAP被称为“莱茵河畔的硅谷公司”,为欧洲最成功的软件公司、世界第三大独立软件公司。
但实际上SAP的客户并不都是满意型客户。在长达43年的全球ERP实践中,既有实施极为成功的企业也有实施不成功的企业。可以说,伴随着全球公司治理的发展,ERP实践也不断经历了试错和反复的过程。有意思的是,有关估算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SAP的客户反而增加了对SAP生态的投入至1万亿美元。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SAP又将迎来怎样的拐点?
公司治理进入工业化时代
Vinnie Mirchandani是一位SAP的长期观察家,他曾是Gartner、普华永道的IT咨询师,有长达25年的SAP系统和软件咨询历史。在他2014年新书《SAP Nation》中指出,ERP是对公司管理流程的再造,企业上SAP的ERP软件就是对公司治理的再梳理,因此不能指望在5年以内就实施比较完整的ERP。通常成功的ERP实施,要考虑长期的“联姻”。
实际上,SAP的兴起与欧美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相辅相成。1914年的时候,福特公司发动了管理变革,把管理科学带进了工厂,企业家们开始研究通过高效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1917年的时候出现了CEO这一称谓,也就是现代公司管理理念创建完成的时候,相应出现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岗位配置。到1964年,规模庞大、专业化的公司管理阶层开始出现,财务、战略、运营、生产、销售等职能齐全,科学管理理念已支配董事会的运作。
70年代初,在IBM大型机时代,通过买硬件送软件的方式,为企业编制了各种应用软件。而在各个软件项目开发中,开发人员发现了很多企业应用软件需求的类似性,这为开发通用企业应用软件打开了思路。随后,IBM决定把硬件、软件、服务三者独立计价,而企业也认识到软件的价值,独立采购软件了。于是,五个IBM资深软件开发专家离开IBM创办了SAP公司,SAP的原义即为系统应用和产品(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从SAP成立一开始,就在推动用通用的标准化软件来管理企业的运营,这就意味着把一套标准化公司管理理念用软件的方式固化到多家公司中去。形象地来说,SAP就是在用自己的软件来“工业化”批量生产同等规格的公司。以一支笔为例,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对一支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在SAP的ERP软件中统一用“01”代表了符合某一规格型号的物品即为笔。因此,很多企业高管都认为,在ERP实施中软件并不是最难的部分,最难的在于如何把一个公司的运营和资源管理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
中国进入公司治理关键期
尽管SAP在中国市场发展了20年,但实际上中国在2015年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公司治理的关键时期。
首先,中国在2012年就出现了劳动人口的拐点,2015年劳动人口下降表现明显。根据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4》,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减少,2012年达到拐点,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
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步伐明显在加快。与此同时,大型公司变成更为庞大,而大量区域性分公司、供应链上的小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为公司治理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需要用更少的人管理更为庞大的公司,另一方面供应链、生产和制造环节需要用更少的人手实现更高的产出,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并重催生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交织的局面。
其次,从2004年开始,中国正在进入海外并购高潮期。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2015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完成了154起海外并购交易,交易金额高达261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年中,海外并购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5%,交易数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交易完成率仅为67%,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
BCG报告指出,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以及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推动大量国内企业向国外学习技术和经验,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全球扩张。然而,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不仅是资源、产品、品牌和市场的对接,更重要的是中国公司治理与欧美公司治理的对接。在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方面的成功对接,并购后顺利完成整合,将确保海外并购的长期成功。
全面布局公司治理黄金期
中国公司从2016年开始规模化地进入到了公司治理的关键时期,这其实为SA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而SAP也在最近几年重金投入,完成了自身技术体系向云计算时代的重新布局和转型,今天的SAP与43年前刚创立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SAP刚创立的时候主要基于IBM大型机提供通用软件,后来又率先进入了C/S小型机和PC服务器架构。为此,SAP陆续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自己的应用服务器、自己的商业开发语言ABAP等等。除了操作系统外,SAP几乎重新发明了整个软件体系,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可以说SAP一直处于就是当时IT体系下的先进技术阵营。
经过近40多年与全球大企业用户的合作,SAP系统积累了大量先进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企业用户只需要在系统中挑选适当的业务流程进行配置即可,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量较少。SAP软件最大优点在于对企业构架和财务控制的细致性、整体控制逻辑及系统结构的严谨性,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源于德国的严谨风格和工匠精神,SAP所有发布的产品都经过严格测试和质量认证,但SAP软件由于求全求严,通过复杂的参数表、层层定义各种功能,这就导致系统的灵活性不足。
自2010年云计算兴起以后,SAP开始仿效苹果iPhone的模式,试图在企业级为用户创造端到端的集成体验。与苹果iPhone整合音乐、图书等消费端产业链类似,SAP通过收购商业社交网络公司Crossgate、人力资源云SuccessFactor、在线商务网络公司Ariba、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商Hybris、企业差旅管理云Concur等,为企业用户提供需求端的全球化集成“商务网络”。同时,在底层通过收购数据库公司Sybase加上自有技术推出了HANA内存计算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统一的全球化开发平台,从而拉动一个类似苹果应用的生态社区。而前端免费的下一代用户界面技术Fiori,采用了类似智能手机的按键和触控方式,从用户体验入手拉动全新的SAP技术体系。
换言之,SAP从2010开始就着手“变身”,按着云计算时代的技术架构,以平台、应用、界面三者分离的方式,更加灵活地重构整个企业级软件生态,形成可变组合的“变形金刚”。在2015年初,SAP进一步推出了完全基于HANA平台的第四代企业级软件S/4,强化了HANA平台的吸引力。随着SAP S/4 HANA的推出,SAP在整个企业级软件的重新布局已经完成,2016年将是考验这一战略布局成果的关键一年。
根据SAP大中华区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软件及软件相关服务(SSRS)收入在第四季度实现破纪录的两位数增长,保持了全年强劲增长势头。第四季度以历史最佳成绩为2015年收官,也使SAP大中华区书写了历史新篇。
相继有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重量级企业加入SAP的新技术体系阵营。
而在2016年1月22日预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财报中,SAP S/4 HANA的全球用户在第四季度翻倍达2700家企业。2015年全年根据非国际会计准则的云计算订阅及相关收入增加109%达23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为20亿欧元。SAP预计2017年的云计算订阅及相关收入将达40亿欧元(非国际会计准则)。
经过了43年的历史发展,全球和中国的企业经历了公司治理的不同阶段,而市场、技术和竞争等外部环境也经历了剧烈的变迁。进入2016年的SAP无疑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