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洋 ITValue / 日期:2015-05-26
基于用户收视习惯数据去设计、制作内容情节的《纸牌屋》给了很多影视剧制作从业者以启发,也让广告主发现,观众在一个内容播出平台上追剧,却在其他社交媒体“吐槽”或“点赞”的行为,使得剧集的影响力无限大,票房数字已经不能作为衡量一出剧目影响力的唯一标准。
电视节目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今每档栏目的收视率已经完全不能说明这档节目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中传瑞智市场调查公司(以下简称“中传瑞智”)为此还专门联合建立了一个中国传媒行业大数据评价标准体系“中传指数”,通过对机顶盒、互联网和新媒体多源数据端进行数据采集,利用云平台计算分析,最终建立起一个多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为电视台、内容制作机构和广告传播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中传指数”已经发布的“电视媒体接触指数”、“传播力指数”、“竞争力指数”都是基于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其中,“电视媒体接触指数”是指衡量用户接触、使用电视媒体程度的指标,用来衡量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分布及发展趋势。“传播力指数”用于综合衡量和预测信息传播的广度,同时也可以监测传播渠道分布特点。“竞争力指数”则是通过对所传播内容在不同媒介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它的整体竞争力。
事实上,早在2003年时,中国传媒大学就成立了一个调查统计研究所,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为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调研数据。但在技术相对匮乏的时代,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精准度和实效性都不够,在全中国拥有2亿电视用户时,整个央视索福瑞调研机构才只有5.7万个收视率调查仪器。
而互联网时代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广电系统通过机顶盒上的一个小小软件包,就能够时时获取每档栏目、每天的收视数据,几乎在一夜之间大数据技术就终结了收视率造假。这对于用户收视率决定广告费的行业,几乎是颠覆性的影响。
但在改写行业规则的同时,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商业机会,也让电视台变得更可“运营化”——把电视用户的收视习惯和网络平台上的数据收集整合,做跨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和舆情分析,同时借助实时的数据为电视用户进行“肖像刻画”,让地方台和央视台的内容差异化运营,还能对节目内容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估、预测播出效果、优化广告植入投放,甚至做舆情风控。
但对单向网的广电网来说,为用户画像非常困难。一方面,传统的广电网络是单向网,节目制作者和传播者不能直接跟用户进行互动;另一方面,以“家庭”为单位的电视用户比互联网用户显得更“沉默”——一个家庭中有多个人,他们都通过同一个遥控器选择节目,这就意味着一个机顶盒下的“用户图像”只能描述整个“家庭用户”,而很难精准为个人用户“画像”。
鉴于此,中传瑞智目前只针对每个机顶盒指向的“用户”做个性化节目推送,但是因为有了“家庭用户画像”,中传瑞智可以对电视用户进行“社区化”分类,把有相似“画像”的家庭用户聚合起来,分析出某档栏目的“忠实”用户的分布,然后做精准传播,也可以根据同一个“社区”的用户需求制作节目。
除此之外,中传瑞智也在借助大数据技术为影视公司提供电视剧产业链的数据报告,除了对播放平台、发行平台、广告植入效果等提供数据评估报告外,甚至还能对每一出电视剧的剧本情节、导演、演员艺人的出具数据评估分析报告。
目前中传瑞智已经在和华谊、华策开展新剧剧本评估方面的合作。由中传瑞智对剧本的故事情节、角色发展等提供多维度的分析,在拍摄前期就能够对剧本情节设计、逻辑性等进行评估,甚至对剧集中的语言对白、场景、道具等进行“商业化调整”,以便在恰好的情节中植入恰当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