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7-15
“通过‘APP+API’,银行自驱动改变银行的旧模式”。这句话的本质是说未来的金融能够实现通过云端组合化、场景化和碎片化的服务,重塑银行。这是文思海辉高级副总裁况文川在2014年中国银行业座谈会上抛出的观点。
7月3日,由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这场银行业座谈研讨会在青岛市黄岛区举行。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CEO卢哲群:“几个月前文思海辉与市政府谈一个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在青岛大力发展金融业务。在私有化后,文思海辉非常注重金融行业发展,将国外市场的成熟技术引入到中国。”目前,文思海辉已经成为国内金融业务的前三名。
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看待银行会采用全新的角度,如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服务体验及感受、业务创新甚至能否伴随客户的共同成长。银行看待客户也在采取全新的角度,如客户的需求和价值发现、风险定价、特色服务与体验、业务创新与推广等。以上因素从本质上对银行的风险定价、风险管控和精细化管理能力重新定义。
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银行未来的架构
互联网环境的典型特征是开放、及时与海量信息、融合、交互与参与。例如,在开放环境下的风险控制、品牌和服务推广。海量信息的价值关联。共赢模式与协作协同等。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服务部主任赵成刚认为银行面临的挑战由此可分为三方面。
利率市场化:a、利差收窄,盈利能力、管理能力。b、利率变化带来的重定价、资产负债错配、汇兑损益等风险加大。c、金融市场的活跃,资金在银行间、银行与资本市场间不断流动,存款稳定性降低,流动性风险加大。
金融市场变化:a、金融脱媒。b、直接融资的急速发展。c、客户的多市场选择、习惯变化与传统业务流失。
互联网时代的银行商业模式创新:a、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蚕食。b、互联网下的业务创新与差异化竞争。c、互联网下的银行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对金融服务改变的是交易渠道、交易方式、服务主体和服务效率。不变的是金融的本质及金融功能;创新都建立在金融体系所提供的底层基础服务至上。
互联网企业PK银行金融机构
渗入银行的技术
互联网企业更贴近全流程的实体经济活动,核心优势是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的信息汇聚。其次能够给予客户行为及趋势信息的分析,精准快捷的创新专属服务。最后则是跨行服务能力。
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客户与自身开展业务的相关信息,相对静态和分割,属于零散的基础经营信息。对应的产品与服务也体现为功能单一化。但服务成本高。
互联网的冲击也使传统银行越发意识到技术的杠杆效应:1、影响推广——品牌及服务推广、影响力;2、服务提升——商业模式、服务创新与体验;3、价值发现——信息采集与市场价值发现;4、成本绩效——资源整合、渠道延伸、成本绩效。
互联网金融的机会与挑战
重构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
传统金融业务更普遍的互联网化、移动化和跨渠道,降低服务成本。更多的获客渠道,更广的获客范围,更低的获客成本,更快的获客速度,从内部存量营销走向外拓增量营销。银行可以综合内部大数据和社会化大数据(互联网数据是其中的一部分),形成更及时精准的营销,更完善高效的风险控制。更高的服务标准,金融服务场景化,更靠近客户端——更完美的体验。
需要注入银行的专业优势、信用增值和IT优化,形成一个综合的服务平台,银行服务的杠杆化。内部流程结构的改变和逐步成熟的业务外包,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
多种智能技术的采用促进上述领域不断提升,为打破竞争格局注入新的能量,区域银行有了占据优势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本身面临一些挑战:如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套利空间?在客户定位上,长尾理论只是二八原则的补充。边际成本是否真的趋近于零?获取有效流量的代价到底有多高?黏性则不一定高。产业链上下游巨头的配合困局(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银联、商户、第三方支付、专业供应链)等等。(文/张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