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精益IT(下)--丰田TPS理论,方法和实践

作者:丰田汽车(中国)投资公司系统部经销店系统室室长 贾立峰 / 日期:2013-09-03

精益IT,思想先行
在应用精益IT前,首先,IT部门应该通过培训,考评体系等,不断强化这种思想。同时,积极倡导员工提案(最好落实到考评体系之中),寻找身边的问题点、产生原因、建立对策(持续改善)。通过这样长期的实践来将精益IT的思想融入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
接下来,才是精益IT的具体实现步骤。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IT建设的过程。从IT战略的提出到最终实现,应该有如图4所示的一个完整流程,精益IT贯穿在流程的每个步骤中。






图4 理想IT的流程

图4中的每个过程都是平整而又有序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上个环节的要求,产生下个环节的结果。如上文分析所述,通过每个环节保持稳定的输入和输出,才能确保最后的
IT建设成果能够符合最初的用户期待和目标。如果每个环节都是随意而又无序,既不能完全实现(超出或不足)上个环节的要求,也不能输出下个环节所期待的结果(超出或不足)。这样累加到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得不到所期待的输出,最终无法实现理想的IT。那么,在每个环节又是如何落实精益IT的思想的呢?

IT战略阶段的应用(T2)

作为IT建设的第一步,战略阶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按需实施在这一阶段体现为,只将企业最需要IT支持的需求通过最合适的IT战略来实现,“向上看”的含义是获取企业最需要IT支持的业务战略。从实现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IT的支持只是一种手段。有时,通过诸如技术的革新,流程的改善,制度建设等非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的,就没有必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向下看”的含义在于制定最合适的IT战略。比如是否能够制定可行的实施计划?是否具备实施这一计划的必要资源(时间,费用),上线后是否有足够资源保证系统运维?上线后给用户带来的冲击是否能够接受,甚至是否能够反过来影响企业战略?“向周围看”则意味着要不断审视现阶段企业的客观环境,比如人员的知识水平,内部环境氛围,供应商的能力等,是否能够支持企业实施这样的IT战略?如图5:




图5 战略阶段的精益IT应用
IT战略阶段的重点就在于,经过缜密的分析,只将最需要IT化的任务提交给IT部门来进行实现,同时采用通盘考虑的做法,确保此任务不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IT规划阶段的应用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战略转换成可行的精益工作计划。一旦IT战略确定之后,在规划阶段,IT部门将从IT的角度对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IT规划必须是能够保障业务发展需求,但又不存在浪费的计划。

基于按需实施的理念,IT战略规划与IT业务规划的关系应当是,IT规划与IT战略必须完全匹配,IT规划不做无意义的扩展也不擅自缩水企业的IT战略。

向上看:企业IT规划是否符合企业IT战略?

向下看,企业的IT规划是否是项目实施能力所支持的、可行的?

向周围看,企业内外部环境、目前知识能力是否支持IT规划等。

IT部门需要确保IT项目始终保持企业的核心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每年年初IT部门都应对业务部门的战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来调整这个计划。同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预算范围,或取消,或增加,或调整IT项目的实施。通过这样不断的确认和必要的调整,始终保持IT与业务的高度一致。按照精益IT的思想,所有与业务战略不一致的IT战略(不满足业务发展或超出企业实际需求),都被认为是一种浪费,在IT规划阶段都是必须要进行调整的对象。

IT实施阶段的应用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将IT规划以项目的单位进行落实。

在项目实施阶段,尤其要注意项目实施的五个要素,进度,成本,范围,质量和风险(见表1):



表1 IT项目实施五要素

按需实施 向上看 向下看 周围看

项目5要素

成本 符合规定成本范围 后续流程是否会带来新的成本变化 客观环境对于成本的影响

进度 符合IT规划阶段的进度安排 是否考虑了现在运维团队的对应能力等? 客观环境对于进度的影响

范围 符合规划阶段的实施内容 实施内容是否会带来后续工作内容的变更?若有,影响是什么? 客观环境对于范围的影响

质量 达到规定质量标准 实施内容对于后续工作的质量影响? 客观环境对于质量的影响

风险 消化或缓解风险 实施过程是否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 客观环境对于风险的影响

依据精益IT的理论,考虑IT系统技术架构的时候,追求的绝对不是大系统,新技术,而是简单化,性价比。在项目实施过程之中,会通过项目评审会和定期方针确认,来对项目的进展进行评价,并对未来推进方向进行评估。精益IT强调在实施阶段,尤其注意杜绝不必要的浪费,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

IT运维阶段的应用

此阶段是通过对于各种IT成果的运用和维护,来切实发挥企业IT建设成果的阶段。

向上看,注意IT运维的范围不要超过IT项目实施的内容,比如超出了项目本身及其相关成果物,扩大化或者缩小化。但是此阶段也要注意从业务宏观角度来实现运维的全面支持,不能过分强调仅对于实施项目的支持。

向下看,则需要着眼于IT项目与用户体验的关系。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IT运维团队就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提供用户不需要的IT服务会带来运维成本的增加,而无法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则会带来满意度的降低。

向周围看,则是需要观察周边环境,比如,成本,技术等变化对于运维工作的影响。

用户评价阶段的应用

该阶段是从用户角度视点去考虑IT系统的应用情况。用户感受将直接影响企业IT建设成果的评价(承前),同时基于IT建设的成果所带来的企业决策流程和信息的变化,修正企业战略,并进一步影响IT战略(启后)。

向上看,需要注意用户感受的客观性和正确性。用户只应用IT建设的成果,并对IT建设的成果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不简单地进行扩散评价和应用,否则很容易导致用户产生错误的输出对下一个阶段产生影响。

向下看(循环接入IT战略阶段的输入),只把需要IT支持的需求转化成为企业的IT战略。

向周围看,则需要审视,在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公司内外部的变化,对内,是否系统流程已经不再适合业务流程?企业业务方向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等?对外,是否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做出重大调整?总而言之,在这一个阶段,企业用户必须正确评价IT建设成果,并且基于此结果实现的企业流程,战略变化,来评估反馈于先前的IT战略。

如何落地

一个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要想在企业真正落地和实施,必然会对企业原有的制度和流程造成一定冲击,也因此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员工从思想到行动的抗拒和反对。精益IT的实施和应用也是如此。

精益IT的实施过程必须以CEO牵头,同时,从制度上赋予CIO更多诸如叫停和调整IT项目的权限。此外,CIO作为实施LIT的总负责人,需要具备横向(具有决策和管控的管理能力),纵向(对IT本身和业务知识有丰富的经验)两种能力。横向需要保证在各个阶段能够充分获取信息,判断决策和实施调控措施(监控)。纵向则需要能够深入了解业务和IT贡献点(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完美结合),并保证IT建设的顺利执行。特别是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再加上IT厂商们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CEO们很容易有急功近利的想法,恨不得凭借技术平台,马上将利润提升N个百分点。此时,正是CIO们从精益IT的角度出发,和CEO们进行理性对话的时机。

为了让精益IT能够真正在IT建设中得到落实,可以采用基于PDCA的实现方式。在透彻理解精益IT的基础之上,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制度和流程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实践变得可能,再应用这种理念于某个部门或某个项目来加深理解,可以质疑,可以讨论,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不妨展开,最终通过改善来不断优化精益IT的应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循序渐进,规避风险,直到得到真正的理解和信赖,才会去信服并真正地应用。可以简单总结为理念是前提,制度是保障,流程是贯彻,改善是基础。如图6:





图6 精益IT从思想到实现

企业最需要的IT就是最适合企业的IT,这种适合体现在合适的IT投资,合适的IT功能。要做出这样的判断,就必须要考虑每一个IT建设的环节和外部的环境。当CEO们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商机时,也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同样,当CEO们竭力控制IT预算的时候,也要考虑接受无法实现最低需求时可能导致的“人财两空”。

在风起云涌的今天,越是在浮躁和憧憬并存的时候,企业家们就越是需要冷静思索,规避思维惯性,回到最初的那个疑问,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IT?精益IT也许会是一个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