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3-08-29
根据ICT(信息通信技术)定义的全球信息化浪潮,第一波以终端为中心,第二波以局域网和部分的数据互联网以及其他相关设备为特征,现在世界进入第三波浪潮,其核心是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
而在中国,从相关研究数据来看,中国ICT技术的成熟度相对较低,整个市场的ICT主要以硬件投资为主导,而在欧美等发展国家,大部分ICT投资已转向软件、服务器平台为主。所以现在中国市场实际上仍然处于第一波信息化发展浪潮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包括大数据如何落地、有效的业务模式、社交模式以及采用云模式的数据安全问题。
比起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似乎还有其他地方更需要担心。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从开门第一天开始,信息化跟互联网化便已唇齿相依。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基本功,如果基本功没有练好,即便有好的互联网环境,企业仍然很难发展壮大。所以企业不妨审视一下自身,我的基础解决方案尤其是办公产业完善了吗?信息化的内功练好了没有,系统有没有整合?
事实上,传统产业是所有的企业的根本,最终目的都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扩大市场份额。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富士通正在帮企业做的事情。
以零售行业为例,如何提高各站点的效率,在强化总部管控与维持地方活力之间怎样取得平衡。在医疗行业,如何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未来的医院如何获得人们的生活数据,以此来做为分析和提供服务的基础。这些课题,仅仅用第三方的互联网平台就能解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还要回过头来练信息化的内功。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主要依靠较低的人工成本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数量大于质量,并且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而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新一代的劳动者不再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埋头劳作,他们还要生活。另外,环境的恶化,资源成本高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扬等问题也随之显现。世界工厂未来的出路在哪?
对比过去20年其它发达国家劳动力发展的情况,以劳动力成本高的日本为例,可以发现要解决中国的这些问题有很多办法,中国劳动力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信息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制造业而言,以信息化来推动制造业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信息化可以使生产变得更具灵活性。为了解决产品滞销的问题,企业还应该拉高良品率,改善品质。接下来还要关注管理水平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促进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在设计、开发、生产、物流、服务销售这整条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是一条必走之路,要适应这样的发展,必要的时候企业要以退为进。那么在“退”的时候,要集中整合资源提升企业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引而不发谋求未来的飞跃。传统产业靠劳力,互联网产业靠脑力,企业基本的内功练好了,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才有落地和发挥效用的可能。
(本文由ITValue周应根据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石丰瑜在2013IT价值峰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