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吴以四|文 / 日期:2011-04-06
2011年3月23日,Oracle公司的一份声明再次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声明称,Oracle将停止一切围绕英特尔安腾芯片的软件开发,并称此决定是“在与英特尔高管举行多次对话后”做出的,显然“他们的战略重点放在x86微处理器上,安腾已走到生命的尽头”。
英特尔随即进行了回应,表示“从未懈怠过对安腾处理器和平台的研发工作。目前,多代芯片都已处于或将如期进入开发阶段”。与Oracle的措词严厉相比,英特尔的回应还算温和,不过惠普显然比英特尔更加生气。
“为挽回Sun服务器不断下滑的业务,Oracle持续做出了违背客户利益的行为。”惠普全球执行副总裁、服务器、存储及网络产品事业部总经理Dave Donatelli表示,“我们对Oracle采用不正当手段限制公平竞争的做法感到震惊。”惠普甚至还号召客户发邮件给Oracle表示抗议。
惠普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对Oracle的声明表示愤怒。一直以来,惠普都是安腾阵营最重要的厂商,惠普的动能服务器等众多重要产品线都基于安腾架构,一旦Oracle停止对安腾芯片的软件开发,不仅让客户面临两难境地,惠普也将损失严重。这就难怪硅谷的分析人士表示,Oracle的声明看似针对英特尔,实则是为了打击服务器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惠普。
事实上,这已经是短短半个月之内,Oracle第二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此前的3月9日,一条不明来源的消息被众多媒体转载:Oracle将宣布以每股11.6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AMD。不过,很快这条消息就被AMD予以否认。
巧合的是,Oracle这两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竟然都与芯片有关。在完成了对Sun的收购以后,Oracle已经成为一家软硬兼备的IT公司,产品线涵盖了数据库、商业软件、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等众多领域,为什么唯独对芯片情有独钟?Oracle真正的野心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为此,我们不得不从更深的视角解读Oracle。
非典型性硅谷公司
Oracle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这是一家市值在2010年底达到1581.4亿美元的硅谷公司,超过了谷歌,仅次于苹果、微软和IBM,在全球IT公司中排名第四。
这是一家最擅长收购的硅谷公司,短短几年间就花费超过400亿美元将75家公司纳入麾下,其中不乏PeopleSoft、Hyperion、BEA、Siebel、Sun等曾经一度耀眼的IT公司。
虽然身处硅谷,Oracle对技术与商业的理解,却不同于任何一家硅谷企业。无论是市值大于Oracle的苹果、微软和IBM,还是紧随其后的谷歌,都曾经在IT产业中创造了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和变革,唯独Oracle鲜有作为,就连Oracle最核心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也是源于IBM当年的R系统项目。
虽然Oracle创始人兼CEO拉里·埃利森宣称他们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大学雇用工程师人数最多的公司,也是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雇用数学家人数最多的公司,但是这些工程师和数学家并没有为Oracle带来可以在IT产业津津乐道的伟大创新。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Oracle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具有犹太人血统的拉里·埃利森让Oracle比任何硅谷公司都更具商业眼光。拉里·埃利森保持Oracle不断壮大的策略,就是收购有价值的公司以巩固市场,获得更多客户。其实,很多时候,“识货”才是商业成功最为重要的因素。
与那些源于技术创新而创建的大部分硅谷高技术公司不同,Oracle从成立之初就渗透了商业的基因。Oracle的成功,更多是得益于商业运作。
正如一位硅谷评论员指出的那样,“拥有普通技术和一流市场能力的公司,总是打败拥有一流技术和普通市场能力的公司”。
Oracle还有另一个有别于其他硅谷公司的特质,就是习惯于霸气外露,这一点,同样也要归功于拉里·埃利森。拉里·埃利森可能是树敌最多的硅谷大佬,这位热衷日本文化的Oracle公司掌门人,显然不相信“和气生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Oracle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事实上,Oracle 3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正是拉里·埃利森旗帜鲜明地对“敌人”冷嘲热讽并试图将其超越的过程。“这就是Oracle业绩为什么能够快速增长的秘密。”拉里·埃利森不止一次地这样表示过。
微软和盖茨一直是拉里·埃利森在上个世纪最大的敌人,而这不仅是因为微软长期霸占着最大软件公司的宝座,还主要源于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和在数据库市场与Oracle的争夺。
在上个世纪Oracle对微软旷日持久的征战中,Oracle虽然短暂胜利过,却直至今日也未能夺得最大软件公司的宝座。不过,随着2004年Oracle宣布投入微软.net阵营,两家公司也最终握手言和。
Oracle与微软的和解,还有另外一种解读,那就是拉里·埃利森已经不觉得微软会构成威胁。Oracle的野心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与微软有竞争的数据库领域,Oracle希望成为另外一个IBM并超越IBM。在2009年的Oracle Open World大会上,拉里·埃利森语出惊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赢。我们今后将与IBM竞争……将Sun与Oracle结合将足以对抗这家巨头”。
事实上,拉里·埃利森的每一个敌人都是精心设计的。Salesforce创始人贝尼奥夫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导师”拉里·埃利森:“他教会我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生气,更不要对竞争者生气,要不断让对手感到不安。当对方气愤和激动时,你就能轻而易举将其击败”。
显然,拉里·埃利森是一个貌似鲁莽,但是善于让敌人恼羞成怒后向他暴露破绽的斗士。
埃利森的局
当宣称“规模决定一切”的拉里·埃利森沉醉于收购战略的最初几年,外界一直认为拉里·埃利森的野心只是全球最大软件公司的宝座,直到2009年Oracle宣布收购Sun,拉里·埃利森真正的野心才大白于天下。
通过对Sun的收购,Oracle获得了SPARC处理器、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Java以及MySQL数据库等产品,Oracle的产品线已经可以与IBM展开全面竞争。但是要想将Sun的硬件与Oracle的软件整合为完美的解决方案,拉里·埃利森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助手,马克·赫德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为了获得这位惠普前CEO,拉里·埃利森甚至不惜与惠普的董事会交恶,“惠普那帮笨蛋,解雇赫德是自苹果炒了乔布斯以来我见过最蠢的一件事了”。
拉里·埃利森公开与惠普这家昔日一个战壕的“兄弟”交恶,确实有着一箭双雕的高明。一方面,获得了马克·赫德这位难得的助手;另一方面,惠普的一系列举动正在让拉里·埃利森感受到更大的威胁。
Oracle从软件公司进入硬件业务的同时,惠普却在硬件领域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了软件业务,两家在软硬件领域各有优势的公司,却表现出了发展战略上“殊途同归”的趋势,特别是惠普新任董事长雷·莱恩曾经担任Oracle CEO,新任CEO李艾科则是SAP的前CEO,再加上惠普收购SAP的可能性,让惠普正在成为Oracle超越IBM道路上的头号威胁。
在未来,Oracle、惠普和IBM最有可能成为在企业级市场全面竞争的“三驾马车”。Oracle的一系列举动也侧面反映了拉里·埃利森正在为与惠普和IBM一决高下而排兵布阵。目前来看,拉里·埃利森的这场局的前两步已经浮出水面。
首先是弥补Oracle在硬件领域的短板。在Sun原有的产品线中,芯片一直是瓶颈。在完成对Sun的收购之后,芯片已经成为Oracle实现其野心的最大障碍,也是拉里·埃利森短期内最为头疼的问题。Sun此前将SPARC芯片的高端产品M系列转给了富士通,而Oracle收购过来的Sun的SPARC T系列芯片只是用在中低端服务器的入门级产品。在被Oracle收购之前,Sun一直在高端芯片领域寻求更大突破,曾经历5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制更高性能的16核芯片Rock,最终无果而终,Oracle也明确表示放弃Rock芯片的研发项目。
要在高端服务器领域与惠普、IBM竞争,Oracle必须解决高端芯片的问题。摆在拉里·埃利森面前的,无非有三种选择:要么与富士通继续合作采用M系列SPARC芯片,或者加强与英特尔、AMD等X86架构芯片制造商合作;要么在Sun的芯片技术基础之上,重新自主研发;要么收购一家芯片制造商。
拉里·埃利森一贯霸气外露的性格,一定不能忍受Oracle硬件产品中最为关键的芯片技术依赖其他制造商提供,同时拉里·埃利森对技术创新也一贯没有太大兴趣,时间也不允许Oracle去研发更高性能的芯片。由此,通过收购获取核心技术无疑是拉里·埃利森和Oracle解决芯片短板的最优路径,也是最擅长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在2010年Oracle Open World大会上,拉里·埃利森高调宣布要寻求收购芯片厂商。
不论最终的收购对象是不是AMD,Oracle在芯片市场可收购的选择已经不多。不过,从目前的迹象来看,Oracle很可能已经基本上敲定了对某家芯片制造商的收购,否则Oracle不太可能急于将这场“局”的第二步抛出来。
3月23日Oracle的声明,就是Oracle实施第二步的开始——利用其在软件领域的优势,争取更多客户从其他硬件平台转向Oracle的硬件平台,或者以更优惠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Oracle的软硬件组合。在这一步,Oracle很可能会“四面树敌”,但是Oracle是一家“没有敌人会感到寂寞的公司”,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事实上,Oracle的这一步是非常可行的。一方面,作为一家领先的提供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的公司,站在软件的角度看硬件,或许更能把握客户对硬件的需求,如果把这些需求融入到其硬件产品,会颇具竞争力;另一方面,硬件平台的迁移,基本上只是技术问题,比软件平台的迁移要容易得多,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具有可行性,并且如果Oracle的软硬件结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客户为什么不选择Oracle呢?
有趣的是,由于硬件业务的下滑,IBM近年来越来越强调咨询与服务,并且在与几大咨询公司的合作中,Oracle明显逊色于SAP,因此在完成了收购芯片制造商之后的Oracle,下一个收购目标或许会是一家咨询公司。